白樺茸、樺樹瘤專題 |
【 整理發(fā)布:王力野生靈芝網(wǎng) 】 【 發(fā)布日期:7/6/2011 】 瀏覽次數(shù):3014 |
 |
白樺茸,拉丁學(xué)名為Phaeoporus obliquus,也有寫作Inonotus obliquus或Fuscoporia obliquus的,作為一種藥用真菌,十六七世紀東歐和俄羅斯人就已經(jīng)使用這種叫"chaga"的真菌防治如癌癥、心臟病、糖尿病等疑難雜癥,現(xiàn)代日本的研究人員高度評價白樺茸,用它來防治癌癥、糖尿病以及愛滋病等。
子實體呈瘤狀,外表黑灰,有不規(guī)則溝痕,無柄,直徑25-40cm?捎糠趾5mm,皮殼狀,暗褐色,菌管3-10mm。菌內(nèi)木柱質(zhì),孢子闊橢圓形至卵狀,光滑,9-10μm*5.5-6.6μm,有剛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