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逐""假"靈芝 上?茖W家編制靈芝"家譜"
日期:2008-01-02 作者:馬亞寧 來源:新民晚報
隆冬進補,不少想抓點靈芝“仙草”補補身子的市民犯愁了:市場上靈芝菌株、靈芝片、靈芝孢子油孢子粉等,花樣繁多迷人眼。新年之際,上?茖W家宣布已建成國內首個靈芝藥用資源信息庫,理清了藥用靈芝家族譜系,讓名不副實的靈芝產品無處藏身。
真假難辨
我國有靈芝科真菌4屬98種,分布在29個省,同種異名或異種同名現象嚴重。而且,同一靈芝品種,生長環(huán)境不同,其營養(yǎng)成分和活性物質也相差甚遠。加上有些靈芝產品魚目混珠,不少市民常抱怨,靈芝真假難辨,即使花了大價錢,也會買到毫無藥效的“假”靈芝。
靈芝“家譜”
為搞清中國靈芝宗族譜系,2003年起,上海農科院食用菌專家在市農委科技興農重點攻關項目的支持下,搜遍國內共獲得150多個靈芝菌株。然后,統(tǒng)一栽培環(huán)境,詳細記錄其來源,栽培條件和采摘時間等,跟蹤拍下每個靈芝菌株不同生長期的照片4000多張,并利用形態(tài)學分類和分子生物學等方法逐一鑒別,建成世界上第一個中國靈芝藥用資源信息庫。
翻開這部靈芝“家譜”,中國栽培的靈芝菌株大體可分為“七大家族”:赤芝、松杉靈芝、近擬鹿角靈芝、密紋薄芝、紫芝、樹舌和無柄靈芝。其中,赤芝“家族”最大,我國70%以上的靈芝菌株屬赤芝。
研究人員還將決定靈芝藥用價值的諸多數據,如菌株刺激免疫細胞活性和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活性等,列入“家譜”,并找到一種簡單有效的檢測方法——三萜指紋圖譜,快速判斷靈芝及其產品的“家族”身份,看清該靈芝是真是假,藥用價值如何。
培養(yǎng)“精英”
接下來,研究人員從七大靈芝“家族”中,挑出6個“精英分子”——適應性廣、有效成分含量較高的菌株,分別考察不同地域、采收季節(jié)和栽培方式對靈芝活性的影響,為優(yōu)質靈芝的標準化生產提供科學數據。
課題組組長、上海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長張勁松告訴記者,靈芝確是“神奇草”,但化學成分非常復雜,常常因生產地域、栽培基質以及提取方法稍有不同,而發(fā)生變化。只有采用科學栽培守則,才能保持“精英”的優(yōu)良品質,培育出有保健功效的真靈芝,“驅逐”市面上的“假”靈芝。
相關鏈接
靈芝在中國傳統(tǒng)小說中向來被奉為靈藥,《白蛇傳》中一出盜仙草的故事,讓中國人對千年靈芝心向往之。它通常長在枯木上,性溫,味甘,被古人列為“九大仙草”之一。據《本草綱目》記載,靈芝依其外形分為赤、黑、青、白、黃、紫等六芝,稱為六色靈芝。中華藥典規(guī)定靈芝科中的赤芝和紫芝,可作為中藥藥材,統(tǒng)稱靈芝。
上海市科技興農重點攻關項目管理辦公室組織專家組,對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承擔的上海市科技興農重點攻關項目《中國栽培靈芝藥用價值的評價》和《藥用真菌及其活性因子的研究》進行了驗收。專家組認為以上兩個項目試驗設計合理,數據可信,完成了各項考核指標,一致同意通過項目的驗收。
專家組認為,《中國栽培靈芝藥用價值的評價》項目建成了國際上第一個中國靈芝藥用資源信息庫;首次應用靈芝子實體三萜指紋圖譜對靈芝不同菌株進行鑒定,建立了我國栽培靈芝子實體三萜指紋圖譜的測定方法和數據庫;項目通過栽培試驗,篩選出6個栽培適應性廣、多糖等有效成分含量均較高的靈芝菌株,并對子實體產量與多糖、三萜含量的相關性,子實體中重金屬的吸收和富集能力、袋料與椴木栽培靈芝的生物活性差異等進行了探索,驗證并回答了這些對靈芝產業(yè)有重要影響的問題,對靈芝產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而事實上2005年<<中國靈芝圖鑒>>由吳興亮整理的品種是要多于上海農科院的整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