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時代的健康飲食 |
【 整理發(fā)布:王力野生靈芝網(wǎng) 】 【 發(fā)布日期:7/6/2011 】 瀏覽次數(shù):866 |
 |
擁有一種健康的飲食習慣是艱難的。成百上千的飲食指南或健康食譜常常提供給我們相互沖突的指示。為地球上的所有人種制訂一個健康的食譜更是難上加難。
由于缺乏長期或良好控制的臨床營養(yǎng)實驗資料,科學顧問委員會在研討美國2005飲食指南的方案時,也只能借助電腦模型進行流行病學研究和觀察推測,所得出的結論也并不是一份完美的食譜。2月24日《自然》的封面故事還包括另外兩篇報告,涉及了對健康飲食的科學探討。
科學家試圖從進化角度探究人類的“自然食譜”,結果發(fā)現(xiàn)人類進化帶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進化告訴我們,人類可以食用基本食物類的任意組合。人類在飲食方面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因而多種多樣的食譜都可能存在。而壞消息則是,進化留給我們一種基因上的遺產(chǎn):人類的大腦和基因都本能地尋求獲取盡可能多的能量,而消耗盡可能少的體力。這種本能有助于人類生存,因為千萬年以來饑餓一直是人類生命的最大威脅,但這已不再適用于現(xiàn)代世界。如今高卡路里的食物只需要一個電話預約或短程駕駛就可以獲得。例如,生活在北極的本土人保持著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吃大量的肉類食品,但他們血脂不高、心血管健康。那是因為劇烈的身體活動以及御寒反應都加快了他們新陳代謝的速率。但他們子孫的生活減少了身體活動,在飲食方面則提高了加工食品的攝入量、降低了肉類食品的攝入量,結果血脂嚴重升高、肥胖癥和心血管疾病比例明顯增大。類似的發(fā)現(xiàn)都表明,盡管一些個人基因傾向與發(fā)胖相關聯(lián),但肥胖更可能是環(huán)境條件的改變所致。
許多已經(jīng)步入現(xiàn)代小康生活的人們雖然擁有充足的食品供給,卻沒能得到他們體內(nèi)所必需的營養(yǎng),盡管如此,他們甚至可能是超重的。反諷的是,肥胖之于窮困國家是富人的病,之于發(fā)達國家卻是窮人的病,其最關鍵的原因在于“垃圾食品”(junk food)這種花費最少、卡路里最高卻營養(yǎng)價值很低的食物的大肆盛行。
加工食品和快餐食品在世界的許多角落都隨處可見,如今已經(jīng)成為——尤其成為窮人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的——一種自然選擇。雖然健康食品在工業(yè)化世界中具有多種購買渠道,但有證據(jù)顯示,只要這些渠道有一點不暢通或不便捷,就足以使人們放棄購買。
世界各國都在推行自己的“健康食譜”,許多人認為傳統(tǒng)的“地中海食譜”(Mediterrannean diet)可能是其中最健康的食譜之一。地中海的飲食金字塔建基于1960年代的希臘、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食譜。當時,這些國家的人民比他們的北歐鄰居們的壽命更長、心臟病患者更少。他們每天食用全麥面包、意大利面食、米、水果、豆、蔬菜、奶酪、酸乳酪和橄欖油,每周食用魚、家禽、蛋、糖,但很少吃富含飽和脂肪的牛羊肉。
然而時代在改變,隨著食品工業(yè)市場的全球化進程,加工食物已侵入許多國家的傳統(tǒng)食譜,與此同時身體活動也在急劇減少。地中海地區(qū)也毫不例外,他們的飲食習慣正逐步被拋棄,該地區(qū)的長壽優(yōu)勢也日漸式微,肥胖癥不斷出現(xiàn)。不過仍有不少有意識節(jié)食的人,雖然遠離了健康的營養(yǎng)傳統(tǒng),卻依然努力地尋求正確的飲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