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治心慌的四種藥膳 |
【 整理發(fā)布:王力野生靈芝網(wǎng) 】 【 發(fā)布日期:7/6/2011 】 瀏覽次數(shù):1312 |
 |
心悸俗稱“心慌”,主要以病人自覺心中突然急劇跳動,驚慌不安,不能自主為主要表現(xiàn)。常兼有氣短、乏力、懶言、不寐等癥,部分病人還伴有胸痛或胸悶不適,中老年人群尤其常見。
各種心臟疾病所引起的心律失常、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神經(jīng)官能癥等,均可出現(xiàn)心悸。
中醫(yī)認為,心悸多由心血不足、心氣虧虛、陰虛火旺或痰飲內(nèi)停而引起。根據(jù)不同類型選用適當?shù)乃幹嗾{(diào)養(yǎng),有良好效果。
一、心血不足型癥見面色萎黃,心悸不寧,夜眠不安,多夢,膽小善驚,舌少苔,脈略數(shù)。治宜養(yǎng)血安神,可用桂圓棗仁粥:桂圓肉20克,炒酸棗仁(搗碎)20克,紅棗10枚,小米100克。共放砂鍋內(nèi),加水適量,文火煮粥,晨起空愎服食(每日1劑,下同)。
二、心氣虧虛型癥見面色蒼白,倦怠自汗,心悸氣短,舌質(zhì)淡白,脈細弱。治宜益氣養(yǎng)心,可用參芪山藥粥:人參5克,黃芪15克,山藥30克,大米100克。人參、黃芪、山藥先加水煎煮,過濾取汁,備用。大米加水煮粥,半熟后加入藥汁,米開粥稠即可,代早餐服食。此粥適用于心氣虧虛之心悸不安,其效靈驗。
三、陰虛火旺型 癥見心悸而煩,咽干或痛,手足心熱,夜寐不安,有時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治宜滋陰清熱,可用玉竹麥冬粥:玉竹20克,麥冬15克,百合30克,糯米100克,冰糖適量。先加水煎玉竹、麥冬、百合,過濾取汁,糯米加水煮粥,半熟后對入藥汁,米爛湯稠時加入冰糖調(diào)味,分早晚溫服。此粥適用于陰虛火旺之心悸。
四、痰飲內(nèi)停型癥見耳聞大聲、目見異物、便覺心悸,胸悶不舒,時嘔痰涎,舌苔白膩,脈弦或滑。冶宜豁痰逐飲,可用茯苓竹瀝粥:茯苓(研粉)20克,竹瀝30克,生姜(切碎)10克,大米100克。共放砂鍋內(nèi),加水后文火煮粥,代早餐食。此粥對痰飲凌心之心悸有良效。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