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睪丸癌?
睪丸癌癥是指睪丸的細胞癌變形成的惡性腫瘤。
睪丸(也叫做男性性腺或Testes)是男性的兩個性腺。它們負責制造并儲存精子,同時也是男性荷爾蒙的主要來源。這些荷爾蒙控制生殖器官和男性特征。睪丸位于陰莖下的陰囊結(jié)構(gòu)內(nèi)。
睪丸癌的分類
睪丸癌癥主要分為兩類:精原細胞癌和非精原細胞癌。精原細胞癌占睪丸癌總數(shù)的30%。非精原細胞包括絨膜癌,胚芽癌,畸胎癌和卵黃囊腫瘤。
睪丸癌只占男性類癌癥總數(shù)的1%。睪丸癌多生于15-39歲的男性身上,是20-34之間男性最常見的癌癥。白種男人比黃種男性更易患睪丸癌。在過去的40年中,白人的睪丸患病率已經(jīng)翻番,而其他人中的患病機率幾乎沒變。
靈芝對于癌癥的輔助治療功效是明顯的,為此搜集臺灣微生物組織的靈芝治療睪丸癌的相關療效見證實錄,供大家參考!
以下靈芝治療睪丸癌的療效見證摘自:
臺灣微生物研究組織,該組織于1991年開始就系統(tǒng)科學研究靈芝,并將有療效的病例一直以來做了詳細的真實記錄!1991年以來他們收錄記載的靈芝可治療的疾病,有療效的病癥約有201種疾病 源內(nèi)容網(wǎng)址:http://www.ganoderma.org.tw/dblbird/dblcrane.nsf/viewClinicalByBook?openview 在該網(wǎng)頁可查詢到原來的繁體文字記錄
見證者11(睪丸癌)
在民國80年8月的時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了我右側(cè)的睪丸腫大,大小大概是我們一個人的拳頭這麼大,那個時候我曾經(jīng)到嘉義省立醫(yī)院去求診,那時候醫(yī)生也開了藥給我吃,但是沒有效沒有變小,一直到去年的9月有一天早上,早晨起床的時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我的鎖骨跟我肩膀這個地方,又長了一個腫瘤,那個大小大概是直徑5公分那麼大,就像一個小球一樣,那個時候就真的緊張了,所以就在去年的10月初就動手法,后來切片檢查的報告出來,證實是惡性腫瘤,那個醫(yī)生就建議我到長庚去治療,后來我就轉(zhuǎn)診到長庚,在11月初的時才轉(zhuǎn)診到那邊,轉(zhuǎn)診的這一段期間,我的后腰部就在我開刀之后,開始劇烈的疼痛就做了CT電腦斷層,全身電腦斷層掃瞄,檢查的結(jié)果是我的后腹部有一大片腫瘤,包括我腹部的一些的器官都受到它的擠壓,這就是為什麼我的后腹部,會疼痛得這麼厲害的原因,還有我的肺部因為癌細胞轉(zhuǎn)移到淋巴腺,所以我的肺部也有腫瘤,大概有10個腫瘤那麼多,那個時候醫(yī)生他說,這種情形要做化學治療,他對做化學治療的效果他也不敢確定,只能說試試看,在我第一次做化學治療之前,我的三姐還有我的三姐夫,他們告訴我有很多這一類的癌癥病人,因為吃靈芝而重獲健康,所以從那時候他們跟我講了之后,我每天開始吃靈芝,份量是一天60顆靈芝60顆花粉,我在做化學治療的時候,除了一些該有的副作用以外,比如說掉頭髮之類噁心之類會有,其它癥狀像嘔吐全身無力癱在床上,這些癥狀我可以說幾乎都沒有,我做治療的效果也是一樣非常的好,出乎醫(yī)生的意料之外,他是以我頸部這個腫瘤來做追蹤,他做化學治療有沒有效是以這個腫瘤來做追蹤,因為這個腫瘤看得到,其它的腫瘤摸不到看不到,做完第四次化學治療已經(jīng)全部不見了,而且再做一次CT啊,發(fā)現(xiàn)全身已經(jīng)都沒有腫瘤已經(jīng)完全都沒有。
劉國柱博士:
我們今天的見證會裡面有好幾種的癌癥,有子宮瘤、腹腔瘤,還有睪丸癌、皮膚癌、胃癌、甲狀腺癌,我就把這幾個患了癌癥的有良性的、有惡性的,靈芝對於各種的癌細胞有可以抑制它生長的作用,我舉一個例子用肝癌的細胞,用靈芝分離出一種過氧化的麥角固醇,來培養(yǎng)這個肝細胞,一個是不加這個過氧化麥角固醇培養(yǎng)做對照,兩個對照的話培養(yǎng)了三天,那麼加靈芝成分的三天以后是原來的80%,那麼沒有加靈芝成分的它長了多少呢,800%,所以這一點靈芝抗癌的效果,也就是原來是一百的話經(jīng)過培養(yǎng)以后它變成了八十,你沒有加靈芝成分的話,原來是一百的話它變成八百了,在這個白血病細胞靈芝裡有一種植物凝集素,可以把白血球的細胞凝集起來,使它不再生長,靈芝的多種的多醣體都具有很好的抗癌效果,臺北醫(yī)學院做過一個實驗就是用人來做實驗,吃了靈芝以后18天在二個星期的時候,他的天然殺手細胞增加了28.4%,天然殺手細胞在人體裡面,是自然的一個抗癌的一個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裡面,一個克制癌細胞的一種細胞,最近的一個研究,因為靈芝可以刺激白血球產(chǎn)生各種激素,如干擾素、細胞間素細胞間素有的人稱為介白素,使這個量增加,同時呢可以產(chǎn)生腫瘤壞死因子,使這個腫瘤慢慢慢慢的死掉,腫瘤細胞死掉以后這個癌癥就得到了痊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