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醫(yī)學神童自稱找到治療癌癥的方法 |
【 整理發(fā)布:王力野生靈芝網(wǎng) 】 【 發(fā)布日期:7/6/2011 】 瀏覽次數(shù):1205 |
 |
有“醫(yī)學莫扎特”之稱的阿克里特·賈斯威爾是印度一名男童,雖年紀不大,卻有著“世界最聰明男童”的美譽,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因為阿克里特的智商高達146。他4歲便開始拜讀莎士比亞的名著,第一次給人看病時也只有7歲。如今,阿克里特已12歲“高齡”,他親口對記者科茲莫·蘭德斯曼說:“我發(fā)現(xiàn)了治愈癌癥的方法!”全世界醫(yī)學專家都為之頭痛的癌癥難題竟然被12歲的“神童”攻克了,是真是假?
他受到神一般的禮遇
在家鄉(xiāng)印度北部的希馬查爾·普拉德什村,阿克里特受到神一般的禮遇。當?shù)睾⒆佣贾腊⒖死锾厥恰疤觳拧薄3赡耆艘舱宜麑めt(yī)問藥。美國國內(nèi)也對阿克里特大肆吹捧,媒體將其稱為現(xiàn)代醫(yī)學領域的“莫扎特”。
然而,外界對阿克里特的質疑聲不絕于耳,許多人對有關他的傳聞表示懷疑。有人認為阿克里特只是個具有超常記憶的聰明絕頂?shù)暮⒆,而不是真正的科學天才。還有人宣稱阿克里特只是他父母的犧牲品,他們?yōu)榱俗约旱睦娑耆珓儕Z了兒子快樂的童年。
阿克里特相貌平平,看上去并不像我們想象中的神童的樣子。他沒有戴大號的眼鏡,身上穿的夾克上兜別著幾支圓珠筆,衣領打著蝶形領結。阿克里特的長相與普通12歲兒童沒什么兩樣。其實,阿克里特也渴望作為一名普通男孩呈現(xiàn)給大家,一個只是具有超常記憶的男孩。他說:“除了談論科學問題以外,我喜歡與其他孩子在一起玩耍!
阿克里特甚至為自己辯稱不是“書呆子”或“學究”。他說:“我并非將所有時間都用在閱讀和研究上。別人送給了我一本斯蒂芬·霍金的書,但我從來沒有讀過!2000年阿克里特在家首次給人看病時受到公眾的普遍關注。當時阿克里特只有7歲,他的病人--一個掏不起錢看病的當?shù)嘏?-也只有8歲。她的一只手在火災中燒傷,手掌卷成一團,不能張開。阿克里特既沒有經(jīng)過醫(yī)療培訓,也沒有做手術的經(jīng)歷,但他成功把女孩的手指全部松開了。她在受傷5年后第一次能活動自己的手指。
自稱8歲找到克癌良方
有許多父母宣稱他們錄下了7歲大的孩子給另一名孩子做小手術的錄像,很多人一直對此表示懷疑,但阿克里特家中就有這樣的錄像帶,很多記者都親眼看過。在錄像中,穿著考究的阿克里特信心十足地在做“手術”。
那么,阿克里特是如何實施手術的,難道不緊張嗎?阿克里特回答道:“是的,我不緊張。我看多許多醫(yī)學書籍,并且做好多次手術。我認為自己比多數(shù)外科醫(yī)生做得好。他們可能會選擇做整形手術,但我不需要!睂嶋H上,做這種手術是不合法的,但阿克里特對此并不擔心。他說:“是,這是非法的,但的確沒有任何害處。這對人類是有益的。所以,即使違背一成不變、僵化的醫(yī)學倫理又怎樣?”
阿克里特四歲時開始對科學感興趣。他說:“當時我正在讀《格雷氏解剖學》和化學方面的書籍。我研究過物理,而且還研究過十分復雜的物理。我完全為自然科學所吸引住了,因為這門學科能解答有關生命的所有問題--生命的起源以及起源的原因。但我現(xiàn)在長大了,我必須探尋新的答案!
一個阿克里特自信能找到的答案就是治愈癌癥的方法。阿克里特的這一說法使他受到全世界媒體的關注、欽佩,當然還有嘲笑。一個既沒有受過醫(yī)療培訓,又沒有實驗室研究經(jīng)驗的12歲男童怎能發(fā)現(xiàn)治愈癌癥的方法呢?阿克里特說:“其實我在8歲時就獲得了這項發(fā)現(xiàn)。我通過閱讀癌癥方面的書籍以及從網(wǎng)上查找信息,找到了治愈癌癥的良方。我的治療方法目的在于修復造成癌癥的發(fā)病基因,或通過激活酶,或直接使用抗病毒藥物,這些發(fā)病基因可以得到修復!
不承認是父母的犧牲品
這孩子難道受了迷惑?還是成為父母過高期望的犧牲品?根據(jù)常識,人們應該清楚阿克里特不可能治愈癌癥,但很多人又對相信神童能量的存在,更多人的則是期望這樣的神童出現(xiàn)。所以當?shù)厝藢Π⒖死锾爻錆M好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那么他是否真的找到克癌之道?
阿克里特最近前往倫敦參加了一部有關他生活經(jīng)歷的電視記錄片的拍攝,該記錄片將于明年1月播出。在倫敦,阿克里特通過給倫敦大學皇家學院研究人員治療癌癥,實現(xiàn)了嘗試自己方法的夢想。穆斯塔法·德加戈斯教授與阿克里特在一起呆過幾周時間,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毫無疑問,他是個才華橫溢的男孩。他也的確在從事這方面研究,并全身心投入到了尋找治愈癌癥方法的行動中。但他的治療方案并不新奇。從理論上講,這種方法能夠奏效,但現(xiàn)在就說他找到了治愈癌癥的方法還為時尚早!
其實,神童的故事不只印度有,許多國家都有這類神童。這個社會在對待阿克里特這類神童所持的態(tài)度上也是模棱兩可。有人羨慕他們,嫉妒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們一樣才華出眾,然而,我們也要認識到這些受上天恩惠的神童也在情感和心理上存在各種問題。
有意思的是,阿克里特并不將自己看作是父母奢望的犧牲品,相反,他對媒體有關父母從不允許他過正常兒童的報道異常憤怒。阿克里特以厭倦的口吻說:“我又不能堵住他們的嘴,想怎么說就怎么說吧。我以前有許多玩伴,是的,我也有自己的童謠!
有記者問他:“你是否感覺到父母為了讓你成功而給你施加了太大的壓力呢?”阿克里特回答說:“沒有,我從來沒有感覺到。我父母從來沒有向我施加壓力。事實上,他們向其他孩子的父母一樣,也總是勸我多休息!
他的未來仍是未知數(shù)
當然,很多人懷疑阿克里特沒有說實話。阿克里特長期以來面臨著成功的巨大壓力,尤其是他的父母。阿克里特8歲時,父親辭去了新德里經(jīng)濟顧問的工作,全身心發(fā)掘兒子的潛能。阿克里特的父親后來還舉家遷回閉塞的家鄉(xiāng),開辦了一所學校,一門心思開發(fā)兒子的智力。阿克里特8歲時,他的父親不辭辛苦為他四處奔波尋找醫(yī)學校,但印度所有的醫(yī)學校都不接收17歲以下的學生。
阿克里特的父母也從此分道揚鑣。阿克里特的母親說,由于未能讓兒子在醫(yī)學校就讀,丈夫十分失望,這也破壞了他們的婚姻。在阿克里特離家上大學前,父親告訴他:“你什么時候能治癌癥了,什么時候再給我打電話!卑⒖死锾赜幸荒甓鄷r間沒有見到父親。目前,阿克里特正在印度一所大學攻讀醫(yī)學本科學位。對于一個只有12歲的男孩來說,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兒。
一些問題也始終縈繞在阿克里特的心頭--他是否能不辜負每個人的期望?如果他的方法實際上并不能治愈癌癥,那該怎么辦?阿克里特說:“我會感到不知所措,但我永遠不會放棄嘗試!蔽阌怪靡,阿克里特非常有天賦,但這種孩子通常不能做到他們長大時才能做到的一些事情。美國天賦開發(fā)中心的琳達·斯爾威曼在阿克里特8歲時曾對他進行過調(diào)查。斯爾威曼指出,“多數(shù)有天賦的人并不尋求名聲,也不會獲得名聲!
英國最近的一些神童都遭遇過這種尷尬。不要忘記,魯思·勞倫斯12歲時就已進入著名學府牛津大學學習數(shù)學,而如今,她并未取得多大成就,作為正統(tǒng)的猶太教徒生活在以色列。而那些獲得成功的天才要么經(jīng)常變得古怪(如博比·費歇爾),要么經(jīng)常英年早逝(如莫扎特)。最終只有時間能向我們證明阿克里特是否會取得成功。(楊孝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