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治高血壓 首重腸道暢通 |
【 整理發(fā)布:王力野生靈芝網(wǎng) 】 【 發(fā)布日期:7/6/2011 】 瀏覽次數(shù):1090 |
 |
中醫(yī)治療高血壓,要遵循辨證論治的原則,調(diào)整陰陽。早期病位主要在肝,多見肝郁化火、肝火上炎或肝陽上亢,屬實證,用清降的方法;中期病涉肝腎;病變后期常陰陽皆虛,治以補益為主,兼以鎮(zhèn)潛。肝腎陰虛、陰虛陽亢為最常見證型和基本病理,治法總不離滋陰潛陽。
高血壓的主要特點是,動脈血壓升高,尤其是以舒張壓升高。在病程中后期可引起心血管、腦、腎病變。老年人的主要并發(fā)癥為腦中風、冠心病與腎功能衰竭等。
從中醫(yī)的理論而言,高血壓的病位主要在肝腎,肝腎的陰陽失調(diào)是基本因素。高血壓病患中,80%為輕型患者,無明顯的臨床表現(xiàn),有時會出現(xiàn)頭暈、頭痛,或是頭頸部有沉重緊感,病程漫長,卻潛在著對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持續(xù)損害,因此定期體檢、自我注意就變得極為重要。
血壓若高于160/95毫米汞柱,就要密切注意。
中醫(yī)治療高血壓,要遵循辨證論治的原則,調(diào)整陰陽。早期病位主要在肝,多見肝郁化火、肝火上炎或肝陽上亢,屬實證,用清降的方法;中期病涉肝腎;病變后期常陰陽皆虛,治以補益為主,兼以鎮(zhèn)潛。肝腎陰虛、陰虛陽亢為最常見證型和基本病理,治法總不離滋陰潛陽。
高血壓后期,常會有心、腦、腎的并發(fā)癥,也應(yīng)同時治療。如瘀血、冠狀動脈疾病,可用丹參、桃仁、紅花、赤芍等,腦部受損可用川芎、牛膝,腎臟受損可選澤蘭、益母草等。
中醫(yī)治療高血壓,要特別注意通便,保持大便通暢,對降壓與穩(wěn)定血壓,有積極的治療作用。尤其是常有便秘的患者,更需要保持經(jīng)常性的大便暢通,對于預(yù)防中風,也十分必要。
通便藥物中,使用大黃的機會很多,而大黃的通便作用顯著,且安全。在高血壓急癥時,可用較大劑量的大黃粉六至十克,加開水沖服,藥后四至六小時即可瀉下大量稀便,而在大便通瀉之后,血壓多會緩緩下降。
同時也要服用對癥的中藥湯劑,才能確保療效。而對于平日就怕冷的便秘患者,可選用溫潤的藥物,如當歸、黃耆、生白朮、肉蓯蓉等。
決明子是一味非常好用的藥,夏日時常拿來代茶飲服,能平肝、降脂、潤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