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白色高血壓病 |
【 整理發(fā)布:王力野生靈芝網 】 【 發(fā)布日期:7/6/2011 】 瀏覽次數(shù):896 |
 |
“白色高血壓病”是指高血壓病伴有貧血而導致面色蒼白,這一點是腎血管性和腎實質性高血壓病的特征。識別“白色高血壓病”,首先要認清高血壓病與貧血的關系。許多病人和醫(yī)生常把高血壓病和貧血看作是相對孤立的兩回事,結果失去了做出正確診斷的線索。一個人如果既有高血壓病又有貧血征象時,同時伴有小便減少、水腫、惡心或嘔吐,在仔細檢查血色素和紅細胞計數(shù)基礎上,還應檢查一下尿常規(guī)、腎功能,若出現(xiàn)蛋白尿且血肌酐、尿素氮明顯升高時,提示“白色高血壓病”。
“白色高血壓病”一般由腎血管性高血壓病或腎實質性高血壓病引起。腎血管性高血壓病是由于一側或雙側腎動脈主干或分支狹窄或閉塞所造成的高血壓病。一般腎血管性高血壓病的病因主要有:腎動脈內膜粥樣硬化瘢塊、非特異性大動脈炎、先天性腎動脈異常、腎動脈瘤、腎動脈周圍栓塞、腎動靜脈瘺、腎動脈受壓迫。腎血管性高血壓病在兒童多由先天性腎動脈異常所致,青少年常由腎動脈纖維組織增生、非特異性大動脈炎引起,大于50歲的患者其腎動脈粥樣硬化是最常見的病因。腎實質性高血壓病是指腎臟疾病,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狼瘡性腎炎、多囊腎、先天性腎發(fā)育不全等引起的高血壓病。這兩種疾病各有不同之處,但均可導致腎功能不全,引起腎性貧血。兩者產生貧血的機理大致相同:
①腎臟產生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此物質是人體產生紅細胞的重要因素。
②由于腎功能不全,毒素排泄受阻,體內毒性產物潴留,破壞紅細胞膜,導致紅細胞壽命縮短。
③腎功能不全時,患者因毒素損害胃腸道而導致惡心、嘔吐、厭食等,致使鐵、葉酸、維生素B等造血原料攝入減少。
④有些患者因為毒素抑制骨髓造血使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下降而有出血傾向,如消化道慢性出血,而引起失血性貧血。
“白色高血壓病”的治療,主要是病因治療,如飲食療法、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控制感染、血液透析以及中醫(yī)中藥治療等,同時輔以降壓藥。
大約90%的腎實質性高血壓病是由于水鈉潴留和血容量擴張所致。當腎實質性病變使腎臟失去排泄飲食中所含的適量水、鹽時,就會造成水、鈉在體內潴留,進而使血容量過多引起高血壓病。只要存在輕度的腎功能不全就會出現(xiàn)此機制。這類患者體內的血漿腎素和血管緊張素Ⅱ的水平通常是低的。其高血壓病可通過限制水、鹽的攝入量或通過血液透析除去體內過多的水、鹽達到降壓的目的。
另有腎動脈狹窄和10%的腎實質性高血壓病是因為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升高所致。利尿、脫水不但不能控制這類高血壓病,反而常因利尿、脫水后腎血流量的下降導致腎素分泌增加,致血壓更趨增高。應用血管緊張素拮抗劑可以使此型患者的血壓急劇下降,說明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在這類高血壓病的發(fā)病機制中起主要作用。在治療“白色高血壓病”的同時,還需及時補充促紅細胞生成素、鐵、葉酸及維生素B等。因為輸血往往抑制紅細胞生成素的產生,而且輸入的紅細胞常因病人體內毒性物質的影響很快破壞而導致高血鉀癥,所以一般輕中度腎性貧血不予輸血治療,除非重度貧血伴有胸悶、氣促、心衰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