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引起的眼病 |
【 整理發(fā)布:王力野生靈芝網 】 【 發(fā)布日期:7/6/2011 】 瀏覽次數:1014 |
 |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我國群體發(fā)病率為5.11%。病人中約70%有眼底改變。眼底陽性率與性別無關,但與病人年齡有比較密切的聯系,年齡愈大陽性率愈高。臨床常見的呈慢性經過的高血壓病患者中,眼底陽性率與病程長短呈正比;病程時間較長者,眼底陽性率亦較高。血壓增高程度與眼底陽性率基本平行,舒張壓增高對眼底病變的作用更為顯著。眼的屈光狀態(tài),對高血壓病眼底陽性率有一定影響;遠視眼高于正視眼,近視眼則低于正視眼。
原發(fā)性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是由于高血壓引起。以視網膜動脈收縮乃至視網膜、視乳頭病變?yōu)橹饕憩F。在視乳頭周圍約4~6乳頭直徑的部位上,以視網膜灰色水腫,小動脈中心反射增強,動靜脈交叉征,鮮紅色火焰狀出血,棉絮狀白斑,黃白色發(fā)亮的硬性滲出及黃斑星狀圖譜為主要特征。多發(fā)于40歲以后。眼底病變的程度與高血壓時間長短及其嚴重程度密切相關。隨著血壓下降和控制,眼底出血,滲出等病變也逐漸好轉,一般效果很好,但到晚期效果較差。高血壓分為緩進型和急進型兩類。臨床所見的絕大多數為緩進型,病程進展緩慢;急進型多發(fā)生于青壯年,病初即迅速發(fā)展或經數年的緩慢過程而后突然發(fā)展。
臨床表現
。1)眼底檢查:①視網膜動脈痙攣期:見于高血壓的初期,視網膜動脈普遍性或局限性狹窄彎曲,動靜脈比例失常;由正常的2∶3變?yōu)?∶2或1∶3,動脈變直,分支角度變銳;動靜脈交叉后之小靜脈曲張,尤以黃斑部周圍之小血管可呈典型的螺旋形彎曲。②視網膜動脈硬化期,主要表現動脈變細,反光增強及交叉壓近征。正常動脈反光的寬度約為該動脈管經的1/4~1/3。當動脈硬化時,因有血管壁增厚和玻璃體變性,參于管壁反光,故反光增強而加寬,外觀呈銅絲樣。當進一步硬化時,由于管壁密度增加,幾乎看不到血柱反光,則形成銀絲狀。在動靜脈交叉處,由于硬化看不到血柱反光,則形成銀絲狀。在動靜脈交叉處,由于硬化動脈對靜脈的壓迫、推動等因素,可見輕重不等的壓迫征。表現為交叉處之靜脈隱沒,或交叉之兩端靜脈消失,或交叉之靜脈偏斜,或靜脈壓陷,或靜脈拱形。③視網膜病變期:a、出血,淺層出血者呈線狀、火焰狀或片狀,深層出血多為圓點狀或圓塊狀。b、滲出物。c、軟性滲出物,位于視網膜表層大小不一的棉絮狀滲出物。d、硬性滲出物,位于視網膜深層,呈黃白色小點狀,邊緣清晰。e、黃斑部星狀圖譜,由多數單純或融合的發(fā)亮黃白點組成。f、視網膜神經病變期:本期是視網膜病變加上視乳頭水腫,靜脈怒張,動脈顯著變細。
。2)眼底血管熒光造影。在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早期,可見視網膜動脈及毛細血管狹窄,當毛細血管血流量養(yǎng)活到嚴重程度時,視網膜出現棉絮狀白斑,圍繞毛細血管缺血區(qū),可見擴張紆曲的毛細血管及微血管瘤,毛細血管滲漏及硬性滲出,視乳頭水腫和視乳頭周圍毛細血管擴張,熒光滲漏,也可有微血管瘤。脈絡膜血管顯影不規(guī)則、血管充盈延緩,有許多大小不等的玻璃疣。
治療
1.全身治療
2.激光光
3.高血壓眼底病變的五色療法:
治此病宜根據血壓、眼底的變化及病程的久暫,首變情志內傷及勞損虛虧。情志內傷多肝郁化火,肝陽上擾頭目,治宜清心平肝;勞損多為腎陰虧損,肝陽上亢,治宜滋陰潛陽,陰虛及陽乃為下虛上實,宜用黑色入腎玄參、熟地等藥物為主,方能因足陽藏,固本治根,萬不可誤投辛升溫散之品。
溫馨小貼示:
《本草綱目》記載,靈芝具有“安心魄”的功效,現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靈芝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擴張冠狀動脈而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狀態(tài),緩解心絞痛。臨床試驗均表明,靈芝可有效地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環(huán),增強心肌氧和能量的供給,因此,對心肌缺血具有保護作用,可廣泛用于冠心病、心絞痛等的治療和預防。對高血脂病患者,靈芝可明顯降低血膽固醇、脂蛋白和甘油三脂,并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對于粥樣硬化斑塊已經形成者,則有降低動脈壁膽固醇含量、軟化血管、防止進一步損傷的作用。并可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阻止血小板聚集。這些功效對于多種類型的中風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適用品種(日用量):斑褐孔菌15克 木蹄層孔菌10克 平蓋靈芝20克 蒲公英全草10克
以上資訊由大連王力野生靈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電話:0411-82521450/82521460
地址:大連市西崗區(qū)菜市街18號振富大廈1201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