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養(yǎng)生
藥物養(yǎng)生保健方法,是指通過藥物調養(yǎng)來保養(yǎng)生命的方法。
中醫(yī)將具有滋補強壯,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的中藥稱為補益藥。分為補氣、補血、補陽、補陰四大類。
將補益藥與食物一起煲湯服用,有較好的進補作用,適用于體質較弱的中老年人。
補氣類中藥
適用于氣虛證,表現(xiàn)為精神疲倦,少氣懶言,四肢無力,食欲不振,腹脹便溏,甚則臟器下垂等。
補氣藥,包括人參、西洋參、黨參、太子參、靈芝、黃芪、白術、山藥、扁豆、甘草、大棗、蜂蜜等。
人參的品種
不同產(chǎn)地:中國產(chǎn)稱人參、朝鮮或韓國產(chǎn)稱高麗參、日本產(chǎn)稱東洋參,美國、加拿大產(chǎn)稱西洋參。
生長環(huán)境:人工栽培者稱“園參”,野生者稱“山參”,移植者稱“移山參”。
不同部位:主根和須根齊全的稱全須參,僅為主根的稱人參,僅為須根的稱參須。
炮制方法的不同:生曬參(將人參洗凈,曬干或烘干);紅參(將人參洗凈,入蒸籠中蒸透,曬干或烘干)
鮮人參(將人參洗凈,真空消毒);糖參(人參洗凈刷干,放沸水中浸泡,浸濃糖汁,曬干或烘干)
人參的中藥知識
人參味甘微苦,入脾、肺、心經(jīng)。紅參藥性偏溫,生曬參性平。
功效主治:大補元氣--氣虛欲脫證;補脾益肺--脾肺氣虛證;生津止渴--氣津兩傷證;安神增智--氣血兩虧健忘證。
人參的現(xiàn)代研究
1.抗衰老作用,延長壽命;2.抗氧化作用,提高抗氧化酶水平;3.提高人體的適應能力;4.調節(jié)免疫功能和抗腫瘤作用;5.調節(jié)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6.改善心血管系統(tǒng)功能的作用等。
人參的合理應用
生曬參性平,適用于氣陰不足者,如神疲乏力,氣短懶言,兼陰虛潮熱等。
紅參性溫,適用于氣陽不足者,如神疲氣短,兼有陽虛畏寒肢冷者。
人參的服用方法
人參用于治病常用量為5~10克,養(yǎng)生保健用量為1~3克。
常用的服用方法有:噙化服、泡茶服、浸酒服、嚼服或吞服等。
冠心病心絞痛:用紅參3克,元胡1克,三七1克,研為細粉,每日分3次沖服。
神經(jīng)衰弱:生曬參5克,五味子5克,大棗10枚,水煎,分早晚服用。
應用人參的注意事項
1、人參用量要小,每日不應超過3克,宜長期服用。
2、當患急性病(如外感、急性傳染性疾病等)或發(fā)熱時不可服用人參。
3、對人參不能耐受或過敏者不可服用。
4、服用人參時要忌服蘿卜、濃茶,以免減弱人參的作用。
靈芝的合理應用
靈芝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子實體。
明代中醫(yī)藥學家李時珍在其所著的《本草綱目》中稱靈芝有“益精氣,堅筋骨,好顏色。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的功效。
靈芝味甘性平,歸心脾腎經(jīng),有滋補強壯,扶正固本的功效。
靈芝的分類
靈芝的原料主要分為二大類,即靈芝的子實體、靈芝孢子粉。
靈芝的子實體為生長成熟后形成像傘樣形狀菌體。
靈芝孢子是靈芝繁殖后代的雌雄配子,換言之就是靈芝的種子。
靈芝孢子粉又分破壁與不破壁兩種。
靈芝的功效與主治
靈芝:味甘性平,歸心脾腎經(jīng)。
功效:滋補強壯,扶正固本,健腦安神,止咳平喘等。
主治:體質虛弱,免疫功能低下,冠心病,亞健康狀態(tài),高脂血癥,慢性支氣管炎及腫瘤患者的輔助治療。
靈芝的現(xiàn)代研究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已從靈芝中分離出150余種化合物,分為多糖類、生物堿類、維生素類及微量元素等,其中靈芝多糖及有機鍺被認為是靈芝的有效成分。
靈芝具有廣泛的抗衰老作用,如提高人體適應能力和抵御疾病的能力,增強免疫功能,抗過敏,抗輻射,降血糖,降血脂,保護肝臟等作用,對增強中老年人的體質和延緩衰老有益。
靈芝的應用
1.冠心病患者可用靈芝10克,丹參12克,水煎服,有益氣活血,改善癥狀的作用。
2.高脂血癥患者可用靈芝10克,山楂10克,何首烏10克,水煎服,有降血脂,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3.靈芝15克,生曬參3克,水煎服,有鎮(zhèn)靜安神,治療失眠多夢的功效。
4.靈芝孢子粉可直接用開水浸泡服用。
山藥的合理應用
山藥,為薯蕷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薯蕷的根莖。山藥既是滋補食品又是補氣中藥,為藥食兩用之品。我國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就有記載,稱其有“補中益氣,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的功效。
山藥的品種
山藥在我國的大多數(shù)省份均出產(chǎn),但總體來說以河南省沁陽、溫縣等地區(qū)出產(chǎn)的質量較好,因古時此地區(qū)稱懷慶府,所以有“懷山藥”之稱。
毛山藥:將山藥洗凈去須根后曬干,表皮黃白色或棕黃色;
光山藥:將山藥洗凈去刮凈外皮者,表面潔白光滑者。
山藥的功效與主治
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jīng),有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功效。
適用于老年人脾虛食少,消化不良性腹瀉,肺虛喘咳,腎虛腰膝酸軟等。
山藥藥性平和,不寒不熱,既能補氣,又可滋陰,具有補而不滯,滋而不膩的特點,特別適合于體質虛弱的中老年人。
山藥的應用
藥用的中藥材山藥的治療用量為每日15~30克,養(yǎng)生保健用量為每日10~20克。食用的鮮山藥可用至100~200克。
1.中老年人脾虛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體弱無力;肺虛所致的虛勞乏力,氣短咳喘;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無力等,可經(jīng)常服用山藥,有補益脾胃,滋養(yǎng)肺腎的功能。服用方法:鮮山藥100克,洗凈后蒸30分鐘,去皮食用,或蘸白糖少許食用。
2.中老年人消化不良性腹瀉,大便溏泄,全身無力,心悸氣短等,服用山藥20克(或鮮山藥50克),蓮子10克,芡實(又稱雞頭米)10克,薏米10克,大米100克,有益氣健脾,補中止瀉的功效。服用方法:將以上諸及大米洗凈,加水適量,煮成粥食用。
大棗的合理應用
大棗,又名紅棗,為鼠李科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植物棗的成熟果實。
大棗在我國已經(jīng)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但主產(chǎn)于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等省。
據(jù)有關專家統(tǒng)計我國約有300多個不同品種的大棗,如北京的密云小棗、河北的無核棗、山西的相棗、山東的金絲棗等。
大棗的功效與主治
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效,適用于中氣不足,血虛證,臟躁證及緩和峻烈藥物的藥性等。
大棗補中益氣,善治中氣不足,脾胃虛弱所致的體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癥。
大棗養(yǎng)血安神的功效能治療因心虛肝郁引起的精神恍惚,睡眠不佳,神志失常等癥狀,可與甘草、小麥共用。
大棗的服用方法
大棗的用量為3~12枚或10~30克,鮮棗食用為50~100克。
1.中老年人脾胃虛弱,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體倦乏力,大便溏泄等癥狀者,用大棗10枚,山藥10克,蓮子10克,大米100克,有益氣健脾,補虛健身的功效。服用方法:將大棗、山藥及蓮子洗凈與大米同煮為粥,早晚食用。
2.過敏性疾。ㄈ邕^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紫癜、蕁麻疹等)的輔助治療,每日服用鮮棗50~100克或大棗20~50枚,有補氣健身,抗過敏的功效。服用方法:將棗洗凈后不拘時服用,至過敏癥狀消失為止。
注意事項
1.服用大棗時,如用煎煮的方法,一定要將大棗破開,分為3~5塊,這樣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可增加藥效2~3倍。
2.大棗味甘性溫,食用過多會助濕生痰蘊熱,有濕熱痰熱者不宜食用。
3.鮮棗進食過多可引起腹瀉。
4.食棗后應及時漱口,否則易引起齒黃或齲齒。
蜂蜜的合理應用
蜂蜜,為蜜蜂科昆蟲中華蜜蜂和意大利蜜蜂采集植物花蜜所釀造成蜜。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稱,蜂蜜能“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藥,久服強志輕身,不饑不老”。
中國有句古語稱“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而蜂蜜則是一味甘甜的良藥和滋補品。
蜂蜜的品種
蜂蜜可分為果木花蜜和草花蜜兩大類:
果木花蜜又分為荔枝蜜、柑桔蜜、椴樹蜜、棗花蜜、荊條花蜜、梨花蜜、洋槐花蜜等;
草花蜜分為紫云英蜜、油菜花蜜、葵花蜜、棉花蜜、蕎麥花蜜等。
蜂蜜質量的鑒別
根據(jù)蜂蜜的色、香、味及濃度將其分為三級:
水白色、白色、淺琥珀色定為一級蜂蜜,包括荔枝蜜、柑桔蜜、椴樹蜜、刺槐蜜、紫云英蜜、白荊條蜜等;
黃色、琥珀色定為二級蜂蜜,包括油菜花蜜、棗花蜜、葵花蜜、棉花蜜等;
色澤較深的定為三級如烏桕蜜等。
蜂蜜的功效與主治
蜂蜜味甘性平,歸肺、脾、大腸經(jīng),有潤肺止咳,潤燥通便,補中緩急,解毒等功效。
潤肺止咳:適用于中老年人肺虛咳嗽或因天氣干燥而致的口燥咽干,干咳無痰等。
潤燥通便:適用于中老年人腸燥便秘所致的大便干結,排便困難等癥。
蜂蜜的應用
1.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每日早中飯前1小時,晚飯后3小時服用蜂蜜1~2湯匙,有健脾止痛,促進潰瘍愈合的作用。
2.中老年人腸燥便秘,大便干結不通者,用蜂蜜50克,香油30克,有較好的潤腸通便的作用。服用方法:將蜂蜜與香油調勻后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