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藥降價 癌病人未覺省錢 |
【 整理發(fā)布:王力野生靈芝網 】 【 發(fā)布日期:7/6/2011 】 瀏覽次數(shù):1644 |
 |
“腫瘤才是真正的富貴病,在它的面前,錢就是命。哪個家庭只要出現(xiàn)了一個腫瘤病人,從得出診斷那一天起,就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意味著必須向一個‘無底洞’無止境地拋灑金錢!币晃荒[瘤?漆t(yī)生尖銳地指出。據了解,目前在我國,腫瘤患者如堅持治療,最保守估計都要花費10萬到30萬元。
日前,國家發(fā)改委第18次藥品降價令首次“砍”向昂貴的抗腫瘤藥物。這次降價的抗腫瘤藥物共有67種,平均降幅23%,最大降幅57%。大刀闊斧的降價能否真正為腫瘤患者帶來實在的利益?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昨日,本報記者兵分幾路走訪了正在治療中的腫瘤患者、腫瘤專科醫(yī)院的醫(yī)生和藥店,發(fā)現(xiàn)導致腫瘤治療費用高昂的因素不僅僅在于藥價,如果重復檢查、過度治療的弊端不改,病人病急亂投醫(yī)的心態(tài)不糾正,腫瘤治療的費用仍然會高企。此外,也有行內人士擔憂,一些療效確切但利潤不高的藥品降價后,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企業(yè)有可能會不再生產,這樣一來,患者最終可能無法享受藥品降價帶來的實惠。
患者
“沒覺得降價后便宜了多少”
沉重的經濟負擔使得廣大患者對抗腫瘤藥品價格高的問題反映強烈,而這也正是國家發(fā)改委這次將降價令指向一系列的抗腫瘤藥物的主要原因。
記者昨日走訪了市內的腫瘤?漆t(yī)院和部分綜合醫(yī)院。據了解,這些醫(yī)院昨日均已按規(guī)定實行了新價。據武警廣東總隊醫(yī)院藥劑科主任李世根介紹,這次降價中,有的藥品降價幅度比較大,但也有不少藥變動不大。而據一些正在醫(yī)院接受治療的患者反映,藥品降價給他們帶來的感覺并不明顯。一對來自河源的農民夫婦告訴記者:“沒覺得降價后看病便宜了多少。我們剛來的時候,看了三天病就花了8000多元。前兩天又交了15000元,如果醫(yī)院還要交費,我們就得去借錢了!
藥房
降價藥品占化療藥物的70%
據了解,國家發(fā)改委這次降價囊括了用藥金額在醫(yī)院里名列前茅的化學藥,部分降價的抗腫瘤藥更是醫(yī)院用藥中最為昂貴的藥物之一,個別品種甚至高達千元/支。有藥企的銷售人員向記者透露,這次降價的多數(shù)是化學抗腫瘤藥,其毛利都在80%以上,部分中成藥甚至超過200%,而本次降價的重點就瞄準了這些毛利較高、價格昂貴但又必須采用的抗腫瘤藥品。同時,還有23個品種過去是企業(yè)自主定價,今年也被納入政府定價范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抗腫瘤藥房負責人告訴記者,從本次降價的品種上看,這67種藥品幾乎占了整個化療藥物的70%,涉及范圍很廣,降價幅度也很大。比如“依托泊苷”,目前該藥在他們藥房的價格為1025元,而國家發(fā)改委本次規(guī)定的最高零售價僅為620元,降幅高達40%。
醫(yī)生
藥價并非費用高的唯一原因
不少腫瘤?漆t(yī)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降價的幅度還是比較大的,所涵蓋的范圍也比較廣,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能夠使腫瘤患者的醫(yī)療費用有所降低,一些原本用不起藥的患者也許就能用得起了。另外,降價使得一些藥物進入患者能夠承受的范圍,從而為化療標準化的實施提供了更好的保證。但與此同時也有專家指出,光是降藥價不足以減輕腫瘤患者的經濟負擔,“因為構成這種負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廣州醫(yī)學院附屬腫瘤醫(yī)院化療一科的喻慶薇主任認為,腫瘤治療費用是由診斷、治療和后期康復等環(huán)節(jié)構成的!澳[瘤本身是一種復雜的疾病,醫(yī)生的診斷往往不能‘一矢中的’,如果再遇上個別醫(yī)德不佳,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濫開‘大驗單’、‘大檢查’的醫(yī)生,那么病人尚未開始治療,診斷費就會先花去一大筆。”
另外,腫瘤治療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醫(yī)生給患者使用一種藥物或者一種方法后,如果療效不好,那么就要換另一種方法。由于所有治療方法都不是腫瘤治療唯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不斷變換、不斷更改的過程中,病人的治療費用也會不斷增加。
混亂
重復用藥和保健品增加負擔
不僅如此,目前在我國的腫瘤治療領域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如有些醫(yī)院讓一些非腫瘤?频尼t(yī)生給患者治療,往往無法取得很好的療效,重復檢查、重復用藥、重復治療等現(xiàn)象比比皆是。其次,市場上還充斥著很多對腫瘤治療效果不確定的藥物和保健品,打著“抗腫瘤中成藥”、“生物因子”等旗號,大肆夸大其治療效果。不少腫瘤患者常常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嘗試這些價格不菲的藥物,無形中又增加了患者的治療費用。
還有專家認為,腫瘤患者治療費用的問題要客觀分析。癌癥早期發(fā)現(xiàn)治療費用也就幾萬元,但是現(xiàn)在很多病人一發(fā)現(xiàn)就是晚期,治療效果不好不說,病人花費也非常高。專家認為,應該增強對防癌知識的宣傳,提高腫瘤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的比例。
腫瘤病人花費檔案
病例一:張女士 60歲
早期乳腺癌,總費用8萬多元(不含后期治療)
診斷:鉬靶照片+穿刺診斷,合計約1000元;
手術:1萬多元;
化療:6個療程,使用國產藥艾素,降價前780元/20毫克,降價后713元/20毫克。按患者每次使用120毫克計算,降價后化療每療程可節(jié)省402元,6個療程合計可省2412元;
放療:25次,合計約1萬元;
輔助治療:注射提升白細胞的針劑,150多元/支,共注射8支,合計約1200元;
其他檢查、用藥和住院費用:約1萬元;
后期治療:服用來■唑(內分泌治療)降價前22.6元/粒,降價后19.3元/粒,每天1粒,連續(xù)服用5年,降價后累計可省6000多元。
病例二:陳先生 51歲
淋巴癌復發(fā),總費用約7.5萬元(不含首次發(fā)病及后期治療費用)
診斷:普通CT+PET檢查,合計約1萬元;
化療:8000元/次,一共做6次,合計約5萬元;
化療期間住院費用、其他藥費、檢查費:約15000元;
后期治療:服用基英肽,費用約為240元/天,加上中藥治療,總費用約為300元/天;颊咴褂靡环N名為“順鉑”的藥物,降價前為58.33元/支,降價后為39.20元/支。
病例三:劉先生 70歲
晚期肺癌,總費用約15萬元
診斷:CT、MR及其他各項檢查,約1萬元;
化療:5個療程,1.8萬元/療程,合計9萬元;
ICU搶救治療費:5萬元。
行內專家
“類別”“劑量”
仍然留有漏洞
憂慮一
換個類別提價
注射液可“變臉”成粉針劑
據業(yè)內一位藥劑專家介紹,過去每次降價都會遭遇降價藥品停止生產、換個包裝再登場的“對策”,這次新規(guī)定出臺雖然“汲取”之前經驗,狠把“類別”、“劑量”關,但仍可能留下漏洞。如這次降價選擇了按照藥品類別調整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同類藥品間替代現(xiàn)象的發(fā)生,但這位藥劑專家擔心,如果換個類別呢?是否依然可以跳出限制圈制定高價格?他舉例:“如本身是注射液,可以改頭換面成注射用的粉針劑,即液體改成凍干粉,療效一樣的,但可以鉆按類別限制藥品價格的空子。”
憂慮二
換個劑量提價
棄用被要求降價的劑量標準
除了類別,此次降價還在“劑量”上嚴格限制同類藥品的價格。但據一位藥劑專家稱,廠家依然可能有辦法“對付”。“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劑量擴大、改為生產大劑量藥品!彼e例,如果降價的是劑量為1克的藥物,那么廠家可以將劑量改成2克或1.5克的,就能讓自己的藥品跳出限價范圍了,而且會把市場搞亂。他說,這種情況下不排除會有“國家剛降低一批小劑量藥品的價格,企業(yè)又重新申報一批大劑量藥品”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不過他同時也表示,一種藥品究竟允許幾種劑量(規(guī)格)存在,國家一般以藥典為標準結合臨床需要, “只要制定劑量更規(guī)范,不隨意批準新劑型上市,就可以把住這一關” 。
憂慮三
不開降價藥
個別醫(yī)生可能“推薦”貴藥
還有專家道出第三種擔憂:不排除個別醫(yī)德較差的醫(yī)生與經銷商聯(lián)合,放棄降價藥而向患者“推薦”其他的昂貴藥。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我國目前尚沒有針對每一種腫瘤治療專門設計的治療指南和指引,因此醫(yī)生臨床上給病人用什么樣的藥是沒有“明文規(guī)定”的。如果國家只是單純地將部分藥物價格降低,那么在目前患者與醫(yī)生信息極度不對稱的情況下,有少數(shù)醫(yī)生仍可能會棄降價藥不用,而繼續(xù)給患者使用高價藥物。
記者手記
單靠降價難治醫(yī)療“體制病”
67種抗腫瘤藥物降價了,這本來是一件值得廣大患者擊掌相慶的事情。然而,隨著采訪的深入,記者卻越發(fā)強烈地感覺到,這藥品降價的實惠最終能有多少落到患者頭上,實在是個未知數(shù)——因為,和所有其他疾病一樣,在腫瘤治療的背后,同樣隱藏著無數(shù)患者難以知曉的信息,無法操縱的決定,以及無從推敲的變化……既然主動權不在患者手上,那些從藥品降價中衍生的實惠,在經過藥廠、中間商、醫(yī)院、醫(yī)生的重重“關卡”后,落到患者頭上的時候還能剩下多少呢?
如此看來,如果沒有醫(yī)療體制、藥品流通體制的徹底改革,沒有藥品生產、上市更嚴格、更細化的“游戲規(guī)則”,沒有醫(yī)療保險制度的廣泛覆蓋……單靠一兩次,哪怕是數(shù)十次藥品降價,難以根治我國醫(yī)療的“體制病”。
|
|
|
|